top of page
兒童物理治療 //
兒童物理治療是以正在發展階段的兒童為服務對象。在成長階段中,任一系統發生障礙都會影響他們的正常發展,因此兒童物理治療針對嬰幼兒採全面性的發展介入,學齡兒童則以動作及日常生活功能介入為主,配合學習活動與職能訓練建議。在兒童治療室裡,物理治療師為了誘發小朋友做出正確的動作,必須要使出渾身解數『吃、喝、拐、騙』都要使出來,讓小朋友在遊戲中與我們有更多的互動,利用各種不同的誘發、治療手法、治療設備及輔具進行發展治療、運動治療與功能訓練。我們治療的最終目標為誘發出小朋友的潛能,讓他們能盡量獨立自主、融入社會。
治療領域與服務對象 //
- 
十三歲以下為下列診斷之兒童 
- 
神經肌肉障礙: - 
腦性麻痺 
- 
發展性神經障礙 
- 
早產兒等有發展遲緩高危險性的嬰幼兒 
- 
智能不足 
- 
唐氏症 
- 
腦傷、腦部感染、腦膜炎 
 
- 
- 
脊柱病變: - 
脊椎側彎 
- 
脊椎發育不良脊椎損傷 
- 
脊椎腫瘤 
 
- 
- 
周邊神經及肌肉障礙: - 
斜頸 
- 
扁平足 
- 
臂神經叢受損、周邊神經障礙 
- 
漸進性肌肉萎縮、先天性肌病及良性低張力 
- 
脊椎肌肉無力症 
- 
小兒痲痺 
- 
多發性神經炎、遺傳性神經炎 
 
- 
- 
發展遲緩、發展性協調障礙 
- 
其它:呼吸疾病、軟骨發育不全、軟組織及關節發炎疾病、幼年風濕性關節炎、血友病、燒傷、一般兒童常見骨骼肌肉問題及運動傷害。 

治療項目 //
- 
親屬諮詢: - 
教導家屬正確的日常生活照顧手法及居家訓練計劃 
 
- 
- 
兒童動作發展篩檢與評估 
- 
兒童動作發展誘發技術 
- 
功能性活動訓練 
- 
運動治療 - 
利用球上運動、墊上運動、輔具運動、家長協助,以誘動作發展及功能協調 
 
- 
- 
操作治療 - 
增加肌肉骨骼系統活動度及延展性 
 
- 
- 
儀器治療 - 
利用聲、光、電、水、冷、熱、力等物理因子,增進個體功能化) 
 
- 
- 
小兒輔具評估 

bottom of page
